校长谈“双减”|成都霍森斯小学校长曾霞:从作业管理入手,让“双减”落地
双减政策出台之后,学校如何积极配合落实?在配合双减的过程中,会有哪些现实的难题?又该如何解决?对于家长的困惑和焦虑,又该如何疏解?
在成都霍森斯小学校长曾霞看来,“双减”工作事关儿童健康成长和国家民族未来,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学校专门多次组织专题会议学习“双减”政策,让全体教职工了解政策背景和意义,并制定了相关落实方案。
▲成都霍森斯小学校长曾霞
曾霞介绍,“双减”以来,学校重点从作业管理入手,加强了作业的研究与设计,从而提升作业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她表示,目前,学校已将作业设计纳入校本教研,并建立了自己的作业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严格根据学生个人的能力、水平和习惯布置作业,以提高作业的针对性。
在调控作业结构、减压作业总量和时长上,学校建立了一套“作业布置共商机制”,曾霞告诉记者,如今每天下午4点前,各班的学科教师都要进入专门的工作群,将本学科当天的实践作业或书面作业在群里公布,除了作业内容还要标注所需时间,由班级作业统筹负责人评估后再发给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各科作业量达到总体平衡,减轻学生负担。”
在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上,记者了解到,从这学期开始,霍森斯小学将课后服务时间延长到下午5点半,部分项目延长到了下午6点,在这个时段里,除了完成相应的作业外,还有60多门运动、艺术、科创类课后服务项目供学生选课走班,充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曾霞表示,“双减”后,课后服务开始推行“5+2”模式,但如此以来,教师集中的时间也相应减少,集体备课和开会无法实现,这是学校遇到的比较实际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借力家校关系,开设起家长课堂,邀请家长走进校园授课,目前,每周五下午,是家长课堂的固定时段,每期家长课堂会有3位家长,其中一位主讲,另外两位维持秩序,这样既保证了“5+2”的顺利开展,也给教师集体留出时间,还进一步构建了良好的家校生态。
“双减”政策落地之后,曾霞还做了一项重点工作——让家长充分了解“双减”,缓解其政策焦虑。对此,学校在本学期开始之际,利用家长会的契机,给家长们解读政策,并提出多条具体建议,指导家长如何应对政策所带来的变化。
“双减”并不意味着让孩子“躺平”,实施“双减”政策,根本目的在于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少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将本属于孩子自由探索、身心健康的时间还给孩子。
对父母来说,曾霞建议,在减少校外培训的时间里,父母要为孩子提供“高质量陪伴”,多一些参与,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期待,让孩子走出培训班,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实践,走进体育场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让他们去拥有宽广的视野,和他们一起去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精彩世界。
“‘双减’是为了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而不是减轻做家长的责任。在陪伴孩子成长这条路上,作为家长,始终应该是一名学习者。一份付出,一份收获,静待花开,也不要忘了浇水施肥和剪枝,更不能缺了阳光的照耀。”曾霞说,对家长而言,要做到温和而坚定,“因为无论收获的是玫瑰、百合或是不知名的小花,都是属于自己的那朵独一无二最美的花。”
红星新闻记者陈兴隆
编辑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