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工智能、氢能、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成都将有这些举措→

时间 • 2025-11-19 01:07:52
成都
产业
规模

9月29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万千气象看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成都专场上获悉,去年成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780亿元,近3年复合增长率超40%;氢能产业规模130亿元,同比增长10%,已形成“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布局,聚集东方电气、厚普股份等100余户高能级企业,中材科技储氢瓶市占率全国第一;低空经济产业规模240亿元,同比增长21%。已形成“研发+制造+运营+服务”全产业链体系。

接下来,成都如何在这三大重点产业上持续发力?

在人工智能方面,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赵春淦介绍,成都将瞄准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坚持“创新引领、场景赋能、项目支撑、专班推进”的思路,实施“六大行动”,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算力支撑能力攻坚、数据供给质量提升、集群发展能级跃升、场景融合应用培育、高端产业要素倍增,今年再造一个千亿产业,到2026年,产业规模达到1700亿元,算力规模达到30000P,产业综合竞争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同时,成都市科技局局长丁小斌表示,下一步,成都将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技术攻关、支持垂直大模型研发、培育企业创新主体等方向,全面推进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

在氢能方面,赵春淦介绍,成都将聚焦建设“绿氢之都”,坚持“绿氢带动、降本促用、安全强基、产业集聚”的思路,采取超常规举措,开展“六大工程”,即绿氢示范带动、关键技术突破、产业集链成群、场景应用拓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生态培育,持续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到2026年产业规模达到260亿元,进入全国前五。

在低空经济方面,成都将锚定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坚持“空域端”“产业端”“应用端”同向发力,加快建设富有成都特色和优势的低空经济生态体系,强化空域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市场主体引育力度、积极拓展创新应用场景,培育发展低空领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到2026年产业规模达到700亿元以上,创响“工业无人机第一城”产业地标。

红星新闻记者彭惊

编辑于曼歌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