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让世界与西昌互相“看见”

时间 • 2025-11-14 12:11:44
戏剧
疫情
凉山
西昌

11月16日,2020大凉山国际戏剧节35部作品、近300场的演出日程已过半,为全球疫情肆虐下的戏剧演出“寒冬”增添了一抹亮色。在邛海边灿烂的阳光下,包括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著名演员濮存昕在内的4位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发起人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畅谈本届戏剧节的亮点与特色,并描绘了他们对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未来发展愿景。

濮存昕

濮存昕:让全世界看到西昌,也让西昌因此看到世界

“这届能如期举办很不容易,不仅成为今年全球唯一一个线下举办的戏剧节,相较上一届还有大量的突破与创新,我对它的未来很有信心。”濮存昕表示,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从诞生之初,就很明确地承担着扶贫的责任——每年只用十几天的活动,让大凉山获得全球的关注,这是提升地域文化品牌的绝佳机会。

同时他也强调,在我们为“世界看到西昌”而欣喜的同时,更要为“西昌也因此看见了世界”而喝彩。对很多不知道戏剧为何物的本地居民来说,戏剧节可以说是一个“信息量很大的环境”,尤其是今年戏剧节引入了大量的街头戏剧、地方戏曲、马戏、戏剧路演等可以直接在公共场所与居民见面的演出形式,让所有人都有机会直接感受戏剧的魅力,把全球各地“多元的、异域的生活面貌”,通过戏剧的方式展现在大凉山的观众面前,这也许是对文化扶贫的一种更深刻的诠释。

李亭:大凉山正在成为创作者的沃土

“我在西昌工作了20年,亲身感受着这里文化氛围的变迁,正在有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喜欢上这里、扎根在这里,”作为本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开幕作品、原创歌剧《听见索玛》的编剧,同时也是戏剧节艺委会执行总监的李亭,将凉山的本土文化魅力描述为“不可复制的”。她说,作为生活在高山地区的民族,彝族艺术中充满着悲凉的、期盼的元素,深深地吸引着创作者们。

李亭

李亭透露,从去年起,大凉山戏剧节就在有意识地规划更多的户外表演场地,探索更多可能。今年疫情下戏剧节能成功举办,“高含量”的户外表演,恰恰成为重要因素之一,“明年戏剧节,也许在大凉山的更多角落会出现分会场,给观众更丰富的戏剧体验。”

王晓鹰:我们应该接受不走进剧院的戏剧吗?

由于疫情的阻隔,国外优秀剧目整体缺席本届戏剧节,成为今年最大的遗憾。艺委会常务监制王晓鹰表示,在全球范围内,都在普遍出现线上戏剧等替代表演形式,还有戏剧节宣布整体转为线上举办。“我们应该考虑这种改变趋势可能是永久的吗?我还是认为,线上看戏只能算是戏剧的体验,不是真正地体验戏剧。”王晓鹰认为,演员与观众处于相同的时间、相同的空间而表演,这既是戏剧的特点也是限制,更是戏剧的独特魅力所在。“很高兴现代科技为戏剧的表现形式开拓了更多可能,也在疫情制造的文化真空中延续人们对戏剧的热情,但我觉得无法取代戏剧和戏剧节。疫情过去后,人们对戏剧的热情一定会完全复苏。”

王晓鹰

同时,戏剧节发起人、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任冬生则透露:明年将出现更多戏剧的表现形式。“因为疫情,今年我们‘被迫’开展了更对户外戏剧表现形式的尝试,反而收获了独特的风景线。”任东生表示,明年的戏剧节规划,将尝试在剧场之外与影像秀、装置艺术等结合,增加舞蹈坊等全民参与的项目。

红星新闻记者王欢任宏伟摄影报道编辑乔雪阳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