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享三秦大地丰收盛景,《我们的丰收》明日开播!

时间 • 2025-08-04 17:56:25
丰收
陕西
多年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转眼已是深秋,每年这个时节,“丰收”两个字总是格外触动人心。我们总说“奇迹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如果“丰收”有另一个名字,那会是什么呢?是坚守?是创新?是胆识?是进取?

今年一月开始,我们就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划,要带您共赴一场盛大的丰收之约。历经近10个月,由西影传媒、中国农影、4K花园、盛世华通共同出品的五集系列纪录片《我们的丰收》终于要和大家见面啦!

陕西省,华夏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5000多年前凿石为器,到2000多年前丝路起点,再到如今我国水果第一大省。陕西,千百年来一直在我国农业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这一次,我们从陕北高原到秦岭腹地再到八百里秦川,走访了六个市十多个县数十个村庄数百位村民,拍摄了数十种三秦特产。在大地飘香的丰收季节,在三秦大地挖掘独特的产业故事,记录陕西农业领域的丰收时刻,希望通过这部系列片,让大家看到每一场丰收背后的酸甜苦辣,也让曾经古丝绸之路起点的驼铃声响得更远。

21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张骞从这里出使西域,开辟古“丝绸之路”,构筑起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两千多年以后,当年风光无限的丝路起点又是什么模样?陕西省石泉县就曾因发达的桑蚕业呈现过“桑柘遍地,丝帛盈市”的盛世光景。

1984年12月的一天,陕西省石泉县谭家湾村村民谭福全结束一天劳作准备回家的时候,突然在河滩里发现了一个闪烁着金光的物件。

谭福全发现的正是这枚鎏金铜蚕,它来自2000多年前的西汉,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千年之后,随着鎏金铜蚕的发现,石泉人迎来了再振蚕桑产业古韵今风的全新机遇。然而,这场千年之约,却艰难险阻,荆棘遍地。养蚕人口老龄化、蚕桑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石泉这个西北蚕桑第一大县。

这条破茧成蝶之路,石泉人准备怎么走?

陕西,这写满无数故事的三秦大地,从古至今都是物产丰富之地。

陕西在很多人看来,可以称作“面食爱好者的天堂”。而百变面食的背后,陕西是中国小麦产量最多的十大省份之一。小麦,中国5.6亿人的当家主食,14亿人的烟火滋味。中国是世界第一小麦生产国,种植面积34589万亩,其中冬小麦占到9成。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经过230多天的生长,迎来了丰收时节。可今年的麦收,更像是龙口夺食。

陕西农业资源丰富多样,除了我们熟知的水果和小麦,陕西还培育出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在国际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比如陕西省奶山羊产业也位居全国第一位。据统计显示,陕西奶山羊存栏265万只、产奶量72万吨、羊乳制品产量14万吨,存栏、羊奶产量、羊乳制品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8.2%、61.4%和80%。

陕西省富平县,说到羊奶,中国没有哪里比这里更有发言权。

一百多年前,德国传教士从欧洲带来第一批萨能奶山羊;

1958年,富平成立新中国第一家羊乳加工厂;

1971年开始品种培育,1990年育成驰名中外的名品---关中奶山羊。

在这片土地之上,总有人如同身藏盖世武功的大侠,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份传承百年的产业。

除了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物产,您印象中的陕西,是什么模样?是高耸的秦岭,还是那漫漫黄土高坡?独特的地貌深刻地影响着陕西农业发展的脚步。

秦岭,我国重要的地理标志之一。秦岭南麓,山岭张开如手掌,17平方公里的柞水县金米村蜿蜒于掌缝中,从南到北长约8.5公里。九山半水半分田,正是陕西省柞水县的真实写照。

与秦岭的郁郁葱葱相对,毛乌素沙漠穿陕北而过。毛乌素沙地,作为中国四大沙地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初,这里总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半北京。陕西榆林,位于毛乌素沙地和黄土高原的交界,曾经的沙漠之城。

不论身处大山夹缝,或是荒芜大漠,以淳朴著称的陕西人,依靠勤劳智慧,有胆有识,一样走出一条无惧风雨、披荆斩棘的丰收之路。

秋风过处,五谷飘香,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收获的季节,人间烟火里尽是欢喜,春华秋实,所有丰收都是对耕种的犒赏。

10月22日---26日,每晚20:47分,我们在CCTV17频道与您一起共享“我们的丰收”!23日起,每天18:00,优酷视频、腾讯视频、爱奇艺、西影视频、4K花园同步网络播出!让我们共同在希望的田野上铆足干劲、接续奋斗,努力创造一个又一个穰穰满家的丰收年景,共绘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