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的差距,是怎么拉开的?知道牛人下班后在做什么?|阡陌的述说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人和人之间,往往就有个“差不多”和“不将就”的差别。
那些不愿将就的牛人,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我们从他们下班后做什么就能看出端倪来。
1
厉害的人都是擅长利用下班后时间的高手。
一个朋友,全职工作是数据分析,同时又是优秀、忙碌的时尚博主,每天要街拍、修图、写文,参加一些秀场、品牌公关活动。如此辛苦,朋友却以一句——“平衡工作和生活,不知不觉已经慢慢变成了我的本能”,轻描淡写地带过。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除了工作的8小时、睡觉的8小时,剩下的8小时将决定我们人生更高的走向。利用好下班后时间的人,往往工作蒸蒸日上,下班后的时间也精彩纷呈。
大部分人的智商其实都差不多,能够充分利用好下班后时间的人,才能更快学到新技能并脱颖而出。
2
看到一则案例,说一位HR在面试应聘者时,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你每天下班后的3小时,都拿来做什么?
这让一位网友想到自己毕业时,应聘某个心仪单位,面试官也问过:可不可以单拿出来你在大学的某个普通的一天,跟我们聊聊你是怎么过的?最好挑有代表性的一天。
可能有人觉得:挑好的说呗,一通胡编就蒙过去了。没错,如果人家只问这一个问题,胡编是一种对策,但这只是一个开场,接下来,是要和你就着你所提供的答案,具体聊一聊的。
你应该能想象到,随手拿出一则新闻案例,一个每天打游戏和一个每天读一则时评文章的人,所做出的分析,会差十万八千里。
而这十万八千里的结果,不来自于天赋,甚至不来自于专业,它恰恰来自于,都不用多,十分二十分钟,一篇文章的功夫,最重要的是,乘以每一天。
时间的累积效应就是如此的公平且强大,这让我想起大学期间一位老师对我说过的话:想看清一个人的斤两,了解一下他日常是怎么过的就行了。
3
有网友说,上个月,我们大学同学聚会,昔日一个平凡的姑娘气质变得很出众,谈吐有料,俨然成为了聚会中的核心人物。
还记得大学时候的她,因为乡音明显,从来不肯在公共场合讲话,对穿着打扮也不太上心,小心翼翼地躲在角落里。
毕业后,她去了一家公司做行政,两年前见面的时候除了感觉成熟一点,也并没有太大变化。
这次见面,却让他由衷产生一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觉。聚会结束后,他拉着这位朋友刨根问底。
原来,她们公司去年人事变动,她被调到分公司负责行政、人事工作,她要负责面试、新员工培训。因为乡音明显,遭到了很多人的嘲笑。她开始苦练普通话,报了一个演说的课程。每天下班后倒两班车去上课,逼迫自己在公共场合讲话。经过一次次尝试,她克服了在公共场合演说的恐惧,再多人的会议都不怯场了。
尝到甜头后,她又报名了形象管理课程,学习穿着搭配和妆容。现在还报名了英语口语课,为自己升值。
她说,提升自己是会上瘾的,打开一个个隐藏关卡的感觉,让人欲罢不能。
4
到底如何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提升自己呢?
首先,别贪心,明确自己想要什么。一次只确定一件重要的事情,完成以后再开始另一件。
其次,列好任务清单。每天早上,按照事情的重要度,列好一整天的任务清单,逐个去完成。
第三,碎片时间也能成大事。上下班的路上读读书,戴上耳机听听线上课程,午休时间做些笔记,都是提高效率的方式。
第四,要舍得投资自己。最快的途径就是请教专业人士,少走弯路。
别将就着过,因为,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
文末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E
N
D
欢迎向《阡陌的述说》栏目写信
如果您遇到什么困惑
或者有什么想说的话
请给我们留言
阡陌的述说
希望给您带去力量
成为您前行路上温暖的朋友
阡陌的述说在农视网等你
点击图片可进入
“喜马拉雅FM”-“阡陌的述说”栏目
图片|千图网
主播|辛嘉宝
摄像|秦鹏
剪辑|应仁杰
编辑|李滟
责编|康轩山
主编|张玮
监制|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