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特写|探访木里雪线“云上派出所”:巡山、防火、救人,与雪山相伴的岁月

时间 • 2025-11-18 14:16:23
他们
雪山
派出所
游客
村民

初春的凉山木里,天空湛蓝,雪山云海,让人心旷神怡。这里位于四川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是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核心区。山高路远,道阻且长,是很多人对木里的第一印象。

东朗是木里县最为边远的一个乡,境内有震撼壮美的贡巴拉雪山群,平均海拔在4700米以上,不仅风景优美,还盛产松茸和虫草,被誉为“香格里拉后花园”。每年3至4月,凉山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步入关键时期,东朗乡也不例外。在雪山脚下,常年驻扎着一个只有9名民辅警的派出所,他们不仅肩负着1207平方公里的治安管理,还要承担护林防火的重要任务,因为松茸和虫草是当地老百姓主要经济来源,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几十年都很难再生。

▲东朗境内的贡巴拉雪山群贾琪摄

160余公里外,在木里县通往稻城亚丁的路上,有一座海拔4300多米的玛娜茶金观景台,可观赏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三座雪山,每年都有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在这条险峻的雪山路上,也常年驻扎着一个“云上中队”,他们是来自木里县公安局瓦厂派出所的民辅警。每逢旅游旺季和雨雪天气,他们24小时待命,守护着每一位过往游客的安全。

▲瓦厂派出所民辅警营救被困群众受访者供图

雪山巍峨,守护无言。在这里,没有惊心动魄的追捕,只有时间记录的坚守。近日,红星新闻记者走进这两个木里雪线上的“云上派出所”,探访那些惊险而感人的真实故事……

徒步巡山防火

28年未发生森林火灾

警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一侧是陡峭的悬崖……3月12日9时许,东朗派出所教导员扎西杜基带领民辅警,驱车前往海拔3600米的向阳村炯根前置点,开展森林防火安全宣传和巡山巡护工作,两个多小时后终于抵达。

▲巡山的警车在山路上行驶贾琪摄

开展完护林防火宣传后,扎西杜基带领护林防护员开始巡山。“山里没公路,有些地方连小道都没有,巡山全靠两条腿,每年磨破好几双鞋。”扎西杜基一行人往森林深处走去,大片原始森林出现在眼前。

“你看,这就是长松茸的地方。”扎西杜基指着一片松茸山对红星新闻记者说,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几十年都很难再长出松茸,村民也就没了经济来源。因此,村民很重视护林防火,主动参与巡山任务。

护林员鲁绒旦珠介绍,每年1月至6月的防火期,全村青壮年都会主动上山护林防火,“全村的主要收入是松茸,每年少则收入两三万元,多则十几万元,守护好森林资源就是守住了‘财神’。”

▲扎西杜基和护林员在瞭望台上

临近中午,扎西杜基和护林员席地而坐,拿出面包干粮就着矿泉水吃起来,这便是一顿简单的午餐。临走时,他们不忘将垃圾装好带走,珍惜大自然的馈赠,也保持着对它的敬畏。据介绍,在村民和民警守护下,东朗乡已28年未发生过森林火灾。

▲巡山途中吃“午餐”

山谷“松茸卫士”

村民越界采集成历史

寂静山谷里,有20多栋简易木房,这个季节无人居住。要到6月,这里才开始热闹,村民上山采松茸,这些房屋就是临时住处。每年6月至8月,扎西杜基和同事会上山开展松茸和虫草警务。

▲为采松茸搭建的临时木屋

在松茸虫草季,“越界”是最容易引发纠纷的。“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开展边界和买卖纠纷调解,加强巡逻和防盗防火宣传,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扎西杜基说,辖区每个采集点都有严格界限,随时有民辅警和镇村干部巡逻。

2014、2015年,哈朗村和日龙村的村民曾因“越界”问题发生两起纠纷,起因是日龙村村民到哈朗村地界采集松茸,被哈朗村巡山村民发现。因乡政府无法调解,只好请派出所介入。民警迅速召集村组干部和村民,进行法律宣讲,最终顺利调解两起纠纷。

为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东朗派出所的民辅警抱着被褥、拿着帐篷,上山与村民住在一起。一旦发生纠纷可以立马调解,由此可让村民专心采集松茸虫草。闲暇时,他们还开展普法宣传,和村民谈心聊天。2016年后,辖区再未发生过“越界”纠纷。

巡山途中,山林中不时有野兔野鸡出没。每次上山,扎西杜基都会看看是否有野生动物受伤。2020年,他们发现一只受伤小鹿,将其送到乡卫生院消毒治疗,之后又带回派出所每天轮流喂养,直到小鹿伤势好转才放归山林。

巡山结束,回到派出所已是晚上7点,他们终于吃上了晚餐。扎西杜基介绍,以前,派出所没有食堂,他们就在隔壁乡政府食堂“蹭饭”,但因工作经常错过饭点。两年前,派出所终于有了自己的食堂,这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十年坚守

帅小伙变成黝黑的中年大叔

麦日乡和东朗乡,是东朗派出所管辖的两个山区腹地,被称为木里县“山区中的山区”。目前,东朗派出所有9名民辅警,辖区面积1207平方公里,这比有的县面积还大。由于地广人稀,居民居住分散,他们出一趟警十分辛苦。

最远的是格伊村,距派出所150多公里,出一趟警单边车程5小时,来回要10小时。扎西杜基表示,平时,他们也会到村里开展信息采集工作,为群众提供上门办证服务,“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事来办,群众才会把你当成自家人,信任你,支持你。”2022年的一天,麦日牧场牧民报警称6匹马被盗。接警后,扎西杜基和同事驱车5小时抵达牧场,帮忙找了三天,终于在山顶发现失踪的马。原来马群受惊被吓跑,牧民却以为被盗了。

▲扎西杜基

截至今年,扎西杜基来到东朗派出所工作已满10年。他还记得,2014年3月第一次来东朗时的情景,“单边车程就要12个小时,感觉太远了。”如今,路修好了,从东朗到木里县城的车程缩短至7小时。但因工作繁忙,他很少回县城看望妻儿,“最亏欠的就是家人。”

当地民风淳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里的治安很好,没有惊心动魄的追捕。”扎西杜基介绍,2023年,辖区仅发生一起刑事案件,“一处工地被盗,很快就破案了,嫌疑人是一名外地男子。”

扎西杜基早已把东朗当成第二故乡,有了很深的感情。“平时,我们的生活物资要去就近的稻城采购,但遇上下雪封路,村民会主动给我们送菜,或是送来一坨酥油,对我们真的很好。”

十年坚守,变化的是岁月,扎西杜基从一个帅小伙变成皮肤黝黑的中年大叔;不变的是初心,当一个好警察,守护好贡巴拉雪山和这里的人民。

雪线“生死营救”

两年救援群众147次

距东朗乡160余公里的木里县瓦厂镇,境内有色拉尼布、玛娜茶金两个著名景区,也是大香格里拉环线旅游的必经之路,穿境而过的泸亚路是连接泸沽湖景区和稻城亚丁景区的重要旅游通道。

▲瓦厂镇坐落在群山之中贾琪摄

“我们突发高原反应,请求民警救援。”“车辆被困在暴雪中,请帮帮忙”……近年来,自驾游旅客逐年增多,由于对路况不熟,险情屡有发生,救助游客也成了瓦厂派出所的重要工作。

今年2月23日晚,16名群众乘车前往县城,途中突遇大雪,被困在海拔4400多米的雪山路上。接警后,派出所民辅警与应急管理局立即展开生死营救。路上积雪太厚,救援车辆无法直达,他们徒步3小时抵达现场,成功营救被困的14名家长、学生和2名游客。经过10余小时救援,他们将被困群众转移下山,安全送抵各自目的地。对于雪山救援,瓦厂派出所所长蔡正军早已习以为常,他和同事每年都要多次上山救助被困游客,修车、推车、救人……

▲救助被困游客受访者供图

瓦厂派出所成立于1982年,现有民辅警12人。针对辖区道路里程长、路况复杂、天气多变,最高路面海拔4500米,派出所成立一个“云上中队”,在旅游旺季和雨雪天气,24小时值守待命,对过往游客展开救助。仅2022年以来,该派出所就对游客和当地群众实施救援147次,无一人伤亡。近日,红星新闻记者在瓦厂派出所值班室看到,墙上挂着来自全国各地被救助者的锦旗,多达13面。

▲瓦厂派出所所长蔡正军

其中,“风雪相助,为民服务”的锦旗是成都游客樊先生赠送的。对于那次救援,蔡正军至今印象深刻。他回忆,2022年2月1日,大年初一,木里普降大雪。当晚,樊先生一家三口被困雪山,其中还有一名7岁女孩,他们报警向派出所求助,在车内待援。“山上下着大雪,特别是入夜后,温度降到零下10℃,除了高原反应,还容易因冷造成失温。”民辅警立即赶往游客被困地点。因积雪太深,越野车无法脱困,他们迅速将一家三口救出带回瓦厂镇酒店入住。事后,樊先生连连道谢,“当看到你们出现时,真的看到了希望。”

“早上下雪,中午晴天,下午又下雪,这里的天气千变万化。”蔡正军说,救援主要存在两大难度:一是高海拔,冰雪天多,环境复杂,容易高反;二是多为无人区,手机无信号,定位不准,搜寻困难。“虽然没有出现过人员伤亡,但每次救援都很惊险。”

对被困游客而言,一次救助就是一次终生难忘的经历。对瓦厂派出所来说,冰雪路面救援,大家手脚冻得失去知觉是常事,但这是他们应尽的职责,“无论是本地群众还是外来游客,我们都必须保证他们平安。”

红星新闻记者江龙摄影报道

编辑张莉责编邓旆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