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改革落地后,门诊保障机制可为退休人员减轻门诊费用负担近1000亿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4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相关情况。国家医保局待遇保障司负责人樊卫东介绍说,改革落地之后,门诊保障机制全部实施时,初步估算这一项制度可以为退休人员减轻门诊费用负担将近1000亿元。
△国家医保局待遇保障司负责人樊卫东
樊卫东指出,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个全世界都面临的命题,而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也很突出,一方面人口基数非常大,第二方面进程非常快,所以应对人口老龄化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就医疗保障来讲,老年人口的疾病有自己的特殊需求,一方面是慢性病比较多,第二方面是对保障的需求也有一些很特殊的要求,比如在门诊、住院都有一些慢性病需要解决。中央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有国家的战略部署,把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重要的民生保障工程,医疗保障在制度建设过程中也非常注重这一点,也关注老年人的健康保障,包括采取多种措施健全保障体系,提升他们的保障水平。这次改革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健全门诊保障机制,国家医保局也采取了多种措施,注重提升老年人的保障水平。
第一,提升门诊保障,健全保障机制的时候,提出普通门诊统筹保障水平以50%起步,其中明确要求各地在此基础上对退休的老年人再给予倾斜支付。改革落地之后,门诊保障机制全部实施时,初步估算这一项制度可以为退休人员减轻门诊费用负担将近1000亿元。
第二,老年人特殊需求特殊对待。老年人的慢性病、特殊疾病的发生率、发病率比较高,这部分人群的疾病风险要比年轻人高很多。在门诊保障机制健全的过程中,在普通门诊保障健全之前,已经专门针对这些需求建立了门诊慢性病、特殊疾病的保障机制,把一些治疗周期长、费用比较高、对健康损害比较大的疾病,在门诊发生的费用,用统筹基金支付。这次健全门诊保障机制,专门提出要进一步增加纳入门诊慢病、门诊特殊疾病的病种,用统筹基金支付的门诊慢特病保障加强了,这对老年人来说是重大利好。改革过程中,这部分人群受益程度会更大,受益面更广。
第三,提出新机制——个人账户使用范围的拓展,可以家庭共济。老年人参加职工医保的子女们个人账户可以给自己的父母使用,实行家庭范围内的共济。此外,建立门诊共济保障机制,要发挥制度机制的外部作用,通过促进和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服务能力,完善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加强健康管理,规范慢病管理这些外部的制度机制健全,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在基层医疗保障服务的便捷性,就近获得高质量的服务,综合提升他们的保障水平和保障能力。
红星新闻记者严雨程北京报道
编辑刘宇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