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女子发视频求交房被指“擦边”,道德放大镜别放在身材上

时间 • 2025-08-20 19:53:49
这样
一种
他们
一些

多将目光聚焦于公共议题,多一些对“真问题”的关注,少一些对个人瑕疵的挑剔与苛求,这才是一种健康的围观者心态

近期,枣庄一对夫妻因交房日期一推再推,妻子乔冉冉学着面对镜头向开发商喊话,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关注。但据媒体报道,评论区的走向超乎两人预料。关心房子的只是少数,更多网友将注意力集中在乔冉冉的穿着和身材上。不怀好意的留言占了大部分,辱骂的私信不断涌入,情况愈演愈烈。

据媒体报道,这对夫妻的房子本该在2023年9月底交付,到目前延期已近两年。这期间,业主们向相关部门投诉,有关部门也曾在书面答复中表示已多次督促开发商加快施工进度,但交房日期却还是被一推再推。在这种情况下,夫妇二人选择网络维权,显然是一种逼不得已的无奈选择。

然而,不少网友却把关注的重心放在了维权者的穿着和身材上,无论是各种不怀善意地评头论足,还是一些让人难以启齿、逾越了基本边界的“调侃”,都是一种遗憾,也值得警惕的“歪楼”。且不说,从世俗的眼光来看,这样的穿着在现实生活中原本就很正常,所谓“擦边”之说更像是一种想当然的偏见。即便是为了维权需要,刻意营造一种更能让人印象深刻的“人设”,只要不突破相关底线,也不应该承受这样一种集体性的“冒犯”和敌意。

这不仅是基于对互联网多元化生态包容的需要,更是因为,对于不得已的网络维权,社会本该多一些恻隐之心——纵然不支持,也不该轻易苛责他们的维权方式。如果一个社会为个体维权设置过高的道德要求,要求他们必须“保持体面”,不仅容易让维权者的合理诉求失焦,更可能将他们推向一种无法自洽的道德困境,进而成为制造“维权难”的另一种隐形推手,让普通人的维权空间变得更加逼仄。一定程度上说,这也未尝不是一种“受害者完美论”。

近年来,尽管各个层面都在推进“保交房”工作,但现实中依然还有一些像这对夫妻一样的购房者,迟迟无法住进自己的新房。这样的遭遇,落在每个购房者身上,都是一种难以承受之重。可以说,但凡对这样一种个体困境有些基本的体认,都能对这对夫妻的网络维权多一些理解,而不是拿着道德的放大镜,苛责他们的穿着和维权动机——无论如何,他们只想拿回属于自己的房子,这没有错。

事实上,这种舆论“歪楼”带来的效果已经显现。即便他们发布的视频得到不少关注,然而关于如何能够拿到房的问题,依然未获得一个有效答复。当一边是维权诉求的“石沉大海”,一边是因维权方式陷入舆论的“口水”之中,这样的尴尬其实已经形成了一种“二次伤害”,让当事人在“交房难”之外,承受了新的压力。如今,他们已为在社交平台上的维权感到有些后悔,并认为“下场不会太好”,要么账号因为被很多人说“擦边”被封;要么被认为“做流量”,说他们“又当又立”。

他们的“下场”到底会如何,尚无法预料。但一个文明社会,实在不该让个体维权承受如此多的“风险”,陷入动辄得咎的“下场”。多将目光聚焦于公共议题,多一些对“真问题”的关注,少一些对于个人瑕疵的挑剔与苛求,这才是一种健康的围观者心态,也是促进公平正义抵达该有的社会氛围。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朱昌俊

编辑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