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控人被调查,晶澳科技一字跌停,两天市值蒸发123亿!机构提前出逃
11月8日晚间,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晶澳科技,002459.SZ)发布公告称,11月7日从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公司实控人、董事长兼总经理靳保芳被平度市监察委员会依法立案调查、留置。
晶澳科技表示,目前,公司未能知悉被调查原因是否与上市公司存在关系,将持续关注该事项后续进展情况,并根据相关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受此消息影响,11月9日,晶澳科技一字跌停,报32.83元/股,超36万手封单牢牢封在跌停板上。
晶澳科技今日股价走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季报表现超预期的情况下,11月6日,晶澳科技跌停至36.48元,成交额达10.6亿元。盘后龙虎榜显示,深股通买入5066万元同时卖出4726万元。三机构席位合计卖出1.34亿元。经过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晶澳科技市值已蒸发123亿元。
公司分工没有变化
部分央企客户订单或受影响
11月9日凌晨,晶澳科技发布消息称,公司于11月8日举行了电话会,就《关于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被立案调查的公告》相关情况及公司经营情况进行了说明。与会者包括兴业证券、东吴证券、长江证券、招商证券等18家券商机构。
晶澳科技表示,公司公告的突发事件,目前不会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经内部排查,不存在财务造假、大股东占款、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等伤害上市公司股东利益的情况。后续公司会紧密跟踪进展情况。公司正在评估突发性事件未来的影响,也在积极和客户、市场做沟通。四季度订单情况已经超出了公司产能。
晶澳科技称,在靳保芳被监察委立案调查期间,还没有确定的结果,公司董事会、股东会会按照有关章程规范运作。陶然和靳军淼分管各自的业务,正常履职。
目前公司分工没有变化,靳保芳主要负责公司战略决策事项,牛新伟博士主要负责公司日常运营工作,公司销售是由黄新明博士负责,财务部门由李少辉负责。
针对该事对销售市场的影响,晶澳科技正在评估。
晶澳科技称,公司的客户包括EPC和业主,客户主要担心晶澳经营是否稳定,能不能稳定供货。目前来看,国际市场应该受影响不大,销售正在积极和客户沟通说明;国内市场方面,部分国内客户只要保证供货稳定,影响就不太大,而部分央企的客户订单可能会产生1%-2%的影响,总体影响不大。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央企组建集采开标结果中,晶澳科技中标了中核汇能、中广核、大唐集团、国家电投、三峡新能源、华电集团、华能集团等央企的集采,中标已超过5.2GW,中标量仅次于隆基。
晶澳科技方面表示,公司在云南曲靖的20GW拉晶和切片扩产计划,第一期10GW项目已经启动,不会因为本次突发事件有所改变,其他公告的扩产情况也都是按原计划进行。
红星资本局致电晶澳科技证券办询问最新进展,晶澳科技内部人士表示,为符合上市公司信披要求,一切以公告为准。
2019年底回归A股
光伏组件龙头受券商看好
公开信息显示,晶澳科技的主营业务为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及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运营等,前身为晶澳太阳能。2007年2月,晶澳太阳能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2018年7月从美股退市并完成私有化。2019年1月,晶澳科技以75亿元借壳天业通联,同年11月完成资产重组,并于12月正式更名并在国内A股上市。2020年10月份非公开发行完成后,靳保芳通过晶泰福持有晶澳科技50.22%的股份。
2019年底回归A股以后,晶澳科技公布了一系列扩产计划。9月中旬,晶澳科技刚刚宣布了一项野心勃勃的一体化项目扩产计划,拟投资103.91亿元,分别对硅片、电池、组件等一体化产能进行扩建,其中计划新建21GW拉晶、13.5GW电池、6.7GW组件产能。
自2019年末至今,晶澳科技共计公告扩产34.2GW拉棒和切片,27.1GW电池、16.5GW组件,预计投资总额达270亿元。到2022年底,晶澳科技将拥有硅片产能28GW、电池产能28GW、组件产能33GW,全球组件市占率达到18%-20%。
根据第三方光伏咨询机构PVInfoLink今年8月份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晶澳科技在全球组件出货中排名第四,出货量5.46GW。
今年前三季度,晶澳科技营收166.9亿元,同比增长23.51%;净利润12.91亿元,同比增长85.29%。靳保芳家族以190亿元财富位列2020年胡润百富榜第277位。
券商近期纷纷发布研报,看好晶澳科技,给予“增持”、“买入”评级。
财通证券发布研报称,公司积极加码一体化产能布局,拟投资103.9亿元建设1GW拉晶+5GW切片及20GW硅片,3.5GW(越南)+6GW高效电池,3.5GW(越南)组件项目,此外,公司定增募投项目义乌10GW+10GW电池组件项目顺利推进。公司一体化产能布局持续推进,有效提高高效产品产能,不断提高公司市场份额和一体化盈利能力。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市场需求持续回暖,公司作为光伏一体化龙头,凭借全球化销售网络,一体化的成本规模优势和长期的技术积累,有望继续实现强者恒强。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为1.20元、1.46元、1.86元,对应PE分别为17.2倍、14.1倍、11.1倍。
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公司2020Q3业绩接近预告上限,主辅材涨价致毛利率小幅下降,但单位盈利仍保持稳定;随着公司持续完善一体化产能布局,市场份额及盈利有望加速增长,上调2020-2022年净利润预测至18.0/25.3/30.3亿元,对应EPS预测为1.33/1.87/2.24元,现价对应PE29/20/17倍,给予目标价46.80元(对应2021年25倍PE)。
红星新闻记者吴丹若
编辑陈成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