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成功!冯骥才:当春节成为“人类的瑰宝”后,有助于外国朋友对中国的认知与友好

时间 • 2025-08-17 02:39:25
春节
文化遗产
文化

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所写的《知情同意证明》,也在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申遗文件中。

▲冯骥才受访者供图

12月5日,冯骥才接受了红星新闻采访。他表示,春节申遗成功,多少年的希望成为现实,兴奋之情无以言表。“春节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创造,它最能体现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感。”

三十年来

他一直在保护、弘扬春节遗产

在冯骥才的《知情同意证明》中,他提到,三十年来,对春节遗产的保护和弘扬一直是其志愿的工作。自己关于春节除夕放假的提案得到国家的采纳,组织了为期十年的年画普查,完成了所有重要年画产地档案的采集和编制,建立了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和研究中心。面对公众,他写了大量关于春节价值的思辨性的文章,主编了普及性的读物《我们的节日·春节》。作为作家,他还写了许多关于春节的散文和小说;作为教师,他也在大学培养了许多研究春节文化与艺术的研究生。

▲知情同意证明

冯骥才介绍,从2006年开始,我国开始评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518项,涵盖了民间音乐、文学、美术以及传统节日等各种形式的文化,其中包括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而春节被排在传统节日的首位。

对于春节申遗成功,冯骥才表示,多少年的希望成为现实,兴奋之情无以言表。“春节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创造,它最能体现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感。”

春节申遗成功

成为“人类的瑰宝”

“春节的文化,如此深厚与斑斓,在我看来,三个主题最为关键:团圆、祈福和迎春。”冯骥才说,经过几千年创造和传承的年,春节文化包罗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国人可爱可敬的精神向往与民族性情。它就像一把钥匙——只要一进入春节,就知道中国人是怎么回事了。

▲2013年11月23日,江苏省南京市,工艺美术展上展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图据视觉中国

谈到春节文化的普及,冯骥才表示,前些年,“福”字倒贴的风气流传开来,他赶紧写了好几篇文章,告诉大家“福”字为什么不能倒贴,什么特殊情况下“福”字可以倒贴,有什么样的寓意。这是学者应该讲明白的。

“我也一直想写一本给孩子们的节日读本,用文学的笔法传达节日蕴含的文化之美,丰富他们的节日体验。再有,便是推进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更好地衔接。”冯骥才表示,比如过去的大门是两扇,现在大都为单扇门了,春联怎么贴?什么材质的窗花更便于清理?春节那么多吉祥图案,怎么转化才能更适合现代家庭的装修风格……现在已经有不少出色的文创产品,还需要更多年轻设计师的参与。近年来,年轻人越来越关注和喜爱传统文化,从事非遗保护的年轻志愿者越来越多。这是特别让人欣慰的事。

谈到春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冯骥才称,当它成为“人类的瑰宝”后,一定会有助于外国朋友对中国的认知与友好,增添我们的文化自信与凝聚力,深化春节文化的传承与节日幸福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吴阳北京报道

编辑张莉责编李彬彬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