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阙”初绽!2024成都世园会主会场首栋单体建筑提前封顶
3月27日,记者从中建八局获悉,由该局承建的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项目3月26日取得关键突破,作为园区核心建筑之一的综合服务馆B馆主体结构提前15天完成封顶,这也是世园会主会场园区内首个完成主体结构封顶的单体建筑,标志着项目建设迈入了新的阶段。据介绍,作为四川省重点项目之一,世园会核心建筑建设周期一年左右。目前,除综合服务馆外,散花阁主体结构已经完成80%,主展馆主体结构完成90%,其余场馆基础施工均已完成。项目预计将在今年4月底完成所有单体的主体结构施工,7月底完成幕墙及屋面工程施工,11月底完成装饰装修施工、设备安装调试,12月整体交付。
▲项目首栋单体封顶
综合服务馆形如芙蓉花瓣
采用BIM建模技术“快速建造”
作为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的核心建筑之一,综合服务馆以流畅的曲线及飘逸的叶片作为打造元素,建筑形态取义芙蓉花瓣。据介绍,该馆以“芙蓉阙”为设计理念,融合蜀汉阙和芙蓉花造型,将营造出“幽阙凌云万木稠,蜀川一览尽西州”的场景氛围。
“综合服务馆位于世园会主会场的东南侧,正对1号出入口,建成后,将成为游客进入园区的第一站。”据项目负责人陈鹏介绍,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主会场选址于成都空港新城核心地带,规划面积3633亩,毗邻绛溪河生态绿廊。由中建八局承建的核心建筑一共5栋,分别为综合服务馆、散花楼、主场馆、天府人居馆和植物馆。
综合服务馆总建筑面积5744.39平方米,建筑高度13.9米,分为东西两栋场馆。其中东侧场馆为游客到达园区的第一站,承担售票、游客服务、急救等功能。西侧场馆为游客离开园区的最后一站,承担问询导览、特许商品购买以及餐饮等功能。
“这个场馆造型很新颖,展现了蜀地特色,也对我们的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陈鹏告诉记者,异形建筑在垂直方向由内往外扩,水平方向由外向内逐渐降低,整个建筑呈现内凹造型,且建筑楼面外边线及内边线均为弧形,建筑难度比较大。为了将设计蓝图变为现实,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采用BIM建模技术增加异型建筑控制点位,并结合智能放线机器人快速定位,有效解决了异形建筑物快速建造难题。
▲项目效果图
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主会场园区大部分为规划生态用地,绛溪河从主园区穿过,形成一条生态走廊,成为带动整个东部绿色空间提升发展的点睛之笔和长期引擎。据悉,为充分契合区域发展理念和项目建设初衷,在前期建设过程中,项目采用了大量科技手段和绿色施工技术,打造低碳和生态建设典范。
主展馆主体结构完成90%
核心建筑建设周期一年左右
在陈鹏的带领下,走进园区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1000多名工人各司其职,各项施工正在紧锣密鼓开展。5个核心建筑比较分散,走一圈差不多需要1个小时。
作为四川省重点项目之一,世园会核心建筑建设周期一年左右,工期紧、任务重。据介绍,开工以来,在单体分散、结构异形、地质复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项目科学组织,截至目前,工期整体有序可控,已经先后在2022年底完成园区标志性建筑散花阁第一块底板浇筑、综合服务馆第一根桩基施工,2023年1月完成主展馆第一块顶板浇筑,3月实现了第一个场馆单体建筑结构封顶。期间,累计浇筑混凝土超3.2万立方米,投入模板超4.2万张,高峰期工人达1200余人。
目前,除综合服务馆外,散花阁主体结构已经完成80%,主展馆主体结构完成90%,其余场馆基础施工均已完成,正在进行地上结构施工。项目预计将在今年4月底完成所有单体的主体结构施工,7月底完成幕墙及屋面工程施工,11月底完成装饰装修施工、设备安装调试,12月整体交付。
▲项目建设过程中
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项目主要使用功能为世园会开闭幕式举办地,会后将转换为东部新区艺术文化中心。项目遵循“让绿更绿,让蓝更蓝,蓝绿融合”的未来城市建设理念,致力于打造成为具有时代特征、国际水平、中国元素、成都特色的高品质园艺建筑。项目的落成,将极大地改变成都东部新区的人文风貌,为新区文旅产业功能注入强势活力。
红星新闻记者林聪图据中建八局
编辑于曼歌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